4年后才懂,庶女出身的盛小六为何可以在齐国公府混得风生水起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8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33

盛小六是盛长柏的孙女,父亲是盛长柏与海氏的嫡幼子阿欢,母亲是府里的丫鬟后来成为了姨娘。

无论是从排行来看,还是从身世来看,盛小六跟明兰都是很类似的。而在性格上,她跟明兰也有很多的类似。

盛小六是一个想得开、心大、活得通透的女孩子,既不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,从未想过要跟嫡女别苗头,也不因为庶女的身份怨天尤人。她也喜欢吃,懂得惜福,哪怕被其他兄弟姐妹欺负了,也会很快走出来,开开心心地过日子。

齐衡第一次见到盛小六,对她的感觉就跟第一次见到盛明兰一样,因此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,他初次见到盛小六就跟盛长柏提亲了,希望盛小六嫁给自己的孙子齐小二。

展开剩余83%

一开始盛长柏并未答应,只因他秉着负责任的态度,要了解这个孙女的人品,才敢放心地把她嫁出去。盛长柏观察了盛小六几年,觉得她是一个好女孩,未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贤妻良母,才答应了这门亲事。

盛小六嫁入了齐国公府,一开始日子过得并不是太舒服。虽然有齐衡护着,丈夫齐小二也很喜欢她,但是她出身太低了,完全配不上齐国公府,因此公婆并不喜欢盛小六,尤其是婆婆。

好在,齐衡吃一堑长一智,由于自己的婚姻大事完全被母亲平宁郡主操控,导致他错失自己喜欢的人,意难平了一辈子,因此他早早定下了家规,不允许公婆干涉小夫妻俩的事情,不许给儿子塞人对儿媳妇立威。

有了这条家规保护,婆婆虽然不喜欢盛小六,但是也无法过度刁难盛小六,这样一来婆媳两个人就有了缓冲期。

随着时间的流逝,盛小六生下了很多孩子,不仅多子多福,而且十分孝敬,让婆婆看到了她的好。

齐衡亲自选的儿媳妇人品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,当婆婆看到了盛小六的好之后,也不由得认可了盛小六,不再觉得她配不上自己的儿子。

盛小六之后与婆婆亲如母女,与丈夫十分恩爱,生下了四个孩子,没有任何女人跟她抢丈夫,更无需操心庶子庶女的事情,可以说是人生巅峰了。

为什么明兰无法嫁给齐衡,身世差不多的盛小六最终可以在齐国公府混得风生水起?事实上,这跟两点有关系。

第一,

双方的长辈态度不一样,结果自然不一样。

他们生活在婚姻大事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,根本无法做主自己的婚姻大事,即使他们告诉了父母自己的选择,只要父母不答应,他们就毫无在一起的可能性。忤逆不孝、私相授受,这样的罪名是那个年代子女根本承受不起的。

齐衡之所以娶不到明兰,最主要就是因为平宁郡主不同意。齐衡自己无法做主婚姻大事,他要想娶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,就必须搞定母亲平宁郡主,可惜平宁郡主太强势了,想要更大的荣华富贵,把儿子的婚姻大事当成了交易,根本不可能顺着齐衡的心意来,让齐衡娶一个普通官员的庶女做正妻。

在原著里,平宁郡主考虑过让明兰做妾的,可是齐衡很清楚,无论是盛老太太还是盛紘,都不可能答应让明兰做妾。

盛紘最在乎的不是贤妻宠妾,也不是某个子女,而是盛家的前程和名声,因此盛紘怎么样也不可能让女儿做妾,更不可能让女儿攀龙附凤。

也就是说,齐衡和明兰在一起的可能性早就被双方家长堵死了,一点儿商量的余地都没有。

而盛小六嫁入齐国公府,是齐国公府最高掌权人齐衡亲自开口的,是盛家的家主盛长柏点头答应的。不管齐小二和盛小六的父母怎么想,是否乐意,他们也不敢忤逆两位家主。

第二,

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盛小六时期的盛家与盛明兰时期的盛家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。

打个比方,如果明兰生活在盛小六时期,有一个已入封名臣阁的两朝元老,四次入阁,三度拜相,履及六部十三省,门生故吏遍布天下、位极人臣的祖父,齐衡再去跟平宁郡主说明自己的心意,平宁郡主就有答应的可能性。

平宁郡主之所以先后安排儿子娶嘉成县主、申氏、庆宁大长公主的嫡孙女,就是因为想让齐衡事业有成,仕途走得顺畅,有人提携帮助。

盛小六时期的盛家虽然地位还比不上齐国公府,但是差距已经不大了。盛家不仅是名满金陵的满门簪缨之家,而且有了位极人臣的盛长柏作为一家之主,哪怕是勋爵之家,也不敢小觑了盛家。盛小六虽然配不上齐小二,但事实上也

差不到

哪里去。

事实上如果盛小六是嫡女,那么齐小二的父母绝对没任何意见。

《新结婚时代》里有一句台词:

“婚姻要门当户对,或者说要条件般配,不能只凭感情。再深的感情,在门不当户不对条件上不般配所带来的生活琐屑中,也得给磨没了。”

爱情不是婚姻的全部,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,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。门当户对这四个字对婚姻而言是很重要的,你们的三观是否契合,是否可以满足彼此的需求,你的家庭是否能为你撑腰,你在原生家庭得到了什么样的培养,都直接影响到你的婚姻质量。

END.

风云请你讨论:你对盛小六与齐小二的结局有什么样的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